Search

刊在端傳媒的新文章,解釋Milwaukee, Wisconsin黑人社區的高染病率和死亡率。多多支持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刊在端傳媒的新文章,解釋Milwaukee, Wisconsin黑人社區的高染病率和死亡率。多多支持!

//哥倫比亞大學社會醫療教授 Jo Phelan 和傳染病學教授 Bruce Link 在2015年共同發表一篇名為「Is Racism a Fundamental Cause of Inequalities in Health?」的論文,指出種族歧視是種族健康不平等的最根本成因,它透過種種機制令非裔人口難以獲得與白人同等的健康保障,對非裔人口的身心健康也有很大損害。人口學中有所謂的鄰里效應(neighborhood effect),即較貧窮家庭如果住在較好的社區,也能夠從社區的各種資源(例如有售賣新鮮食品的超市)中獲益,但持續的居住隔離問題令非裔人口難以遷入較好的社群。兩位學者也在文中指出,黑人區的醫院在醫療器械﹑專家和醫護質素都遠遠落後於白人社區醫院,醫療疏忽和各種事故較後者頻繁,病人死亡率(不論是白人或黑人病人)也較高。

當然很難說六十年代至今美國的種族問題毫無改進,有些學者也相信居住隔離問題無法解決的原因是階級問題(經濟無法上流)而非種族主義問題。但社會學家 Douglas Massey 和 Nancy Denton 就曾在合著的 American Apartheid 中反駁這些觀點,指出居住隔離問題最大的源頭肯定是種族而非階級:民權法案通過後,非裔人口的平均收入有逐步提升,但居住隔離問題卻未見改善;每一個收入水平的相異性指數(dissimilarity index,衡量空間隔離的指標)都沒有太大差別,即是說,無論是貧窮和中產黑人都無法與白人社會融合。雖然階級不平等是一個大問題,但對於非裔人口而言,更多切身問題是源於種族的。//


Tags:

About author
中大政治系畢,現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(University of Wisconsin-Madison)社會學博士研究生,研究興趣包括法西斯主義﹑右翼民粹﹑種族主義及歷史社會學。關於中東政治的評論集《茉莉花開-中東革命與民主路》於2014年7月於港台及馬來西亞等地出版。 現時文章散見各大港台媒體。
香港作家,著有《茉莉花開—中東革命與民主路》。曾經瘋狂背包旅行,現在是在美國研究院受訓中的社會學家,日常工作是在圖書館想念背包﹑公路﹑單車﹑與沙漠夜空的繁星。
View all posts